——2025年兩百擔(dān)茯磚茶匠人手記
一、篩茶如擇玉,三過竹箕見真章
晨光初透時,我總要在樟木倉前靜立半刻,指尖輕撫那些歷經(jīng)一年陳化的黑毛茶,這些從高馬二溪皇家古茶園采擷的芽葉,需先過三道竹箕篩,方配得上"兩百擔(dān)"的名號。
一篩去浮塵,二篩剔雜梗,三篩辨形神。老茶工們弓著脊背,將茶青傾入五尺寬的老竹篩,手腕抖動的力道需如春風(fēng)拂柳——輕了,碎葉難離;重了,精華盡失。篩至第三遍,只剩葉脈貫通如龍脊、肥厚似古幣的"天選之葉",茶梗含量須精確至0.03%以下。曾有年輕學(xué)徒問:"機器篩茶豈不更快?"我拾起一片篩落的茶梗:"兩百擔(dān)的魂,就藏在被舍棄的0.07%里。"
二、金花不眠夜,廿載尋得滿堂星
深夜的烘房總讓我想起祖父的話:"金花是活的,你得拿命去養(yǎng)"。2025年兩百擔(dān)茯磚,金花菌落密度已達每克12萬朵,如夜空中炸開的金色煙火,這滿堂星斗背后,是158次試驗的淬煉——26℃恒溫下濕度須穩(wěn)在75%,茶磚松緊度須卡在0.55刻度,多一分則菌滯,少一分則氣散。
記得2016年那個雨夜,試驗磚的金花始終稀疏如晨星,我們翻遍清代茶志,終于在"七蒸七曬,晝夜更迭"的記載里頓悟:原來古法筑茶時,茶馬古道的晝夜溫差正是金花爆發(fā)的密鑰,如今,恒溫艙里模擬的5℃溫差波動,恰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通關(guān)文牒。
三、千錘百煉處,方知茶魂重
筑茶臺上的木槌已磨出凹痕,這是匠人與時光的拉鋸戰(zhàn),每片茶磚需經(jīng)1296次捶打,力度須如細(xì)雨入泥——初時柔緩喚醒茶性,繼而剛猛逼出茶汁,末了輕叩定其筋骨,學(xué)徒們常累得雙臂顫抖,我總遞過茶碗:"嘗嘗去年磚,便知為何要這般苦。"
當(dāng)茶汁浸透竹篾,當(dāng)菌絲在磚隙織就金網(wǎng),我總會俯身細(xì)嗅,那菌花香,是20道質(zhì)檢關(guān)隘的勛章,去年有客商驚嘆:"何必如此較真?"我指著他杯中浮動的金花:"你看這星星,可容得半點含糊?"
四、封存即啟程,且待山河共此香
2025年份的茶磚即將啟程,指尖撫過溫潤的磚體,我忽而想起1953年那兩百擔(dān)國禮茶遠(yuǎn)赴莫斯科的冬日,祖父說,當(dāng)年茶箱裹了三層桐油紙,仍怕寒氣傷了金花。
結(jié)語:匠心無新舊,茶魂自千秋
從茶馬古道上的駝鈴,到如今跨境物流的航跡,變的只是茯磚遠(yuǎn)行的方式,不變的是一代代匠人對"滿堂金花"的執(zhí)念。
—— 高馬二溪非遺傳承茶匠人 · 手記
ICP備案編號:湘ICP備10006279號 版權(quán)所有 Copyright© 2015-2035湖南省高馬二溪茶業(yè)股份有限公司
茶,黑茶,湖南黑茶,安化黑茶,黑茶加盟,知名黑茶品牌,千兩茶,天尖茶,茯磚茶,黑磚茶,花磚茶,高馬二溪,高馬,皇家茶園,貢茶,茶知識,茶文化,茶資訊,茶加盟,官方網(wǎng)站,黑茶大品牌,靠譜黑茶品牌,好喝耐泡,安化山頭,芙蓉山,梅城,馬路口,云臺山,云霧茶,春茶,上新,上市